简介
本书是余华著作的一部小说,它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,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。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,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,而当他老了,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,精神却崩溃了。
第一次读到余华的小说,很喜欢这个小说的风格,文笔活泼生动、简洁流畅,情景转换也是一气呵成,没有多余的文字,读起来像是在看一副简笔画。对许三多的人物刻画也真实生动,仿佛看到是自己身边的人。
有感
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建国的头几十年,算起来应该是我爷爷辈们经历的一段艰苦岁月。小说虽是写的许三观,其实也是那个时代很多的底层人民。那段时间发生了很多事,三年灾害、文革、上山下乡等等,对于我们很陌生的历史,在这部小说里却是许三观一步步要经历的事情,许三观人生中的绝境也大部分与此相关,需要他用卖血这种极端方式来解决。那句话说的很对:时代的一粒灰,落在个人头上,就是一座山。历史总会重演,天灾人祸在哪个时代都没有消停过,这几年的新冠是不是也极其相似。
在面对困难甚至绝境时,作为普通人的许三观乐观面对,支撑着家人渡过难关。虽然他的妻子犯过感情错误,但依旧在困难时期照顾她,在旁人都看不起时,甚至他们的孩子都嫌弃她的时候。在他的儿子需要到上海治病时,为了筹钱他又是一路卖血到上海,其间差点把自己的命卖掉。看到这里的时候,真的泪目了。我并不是看到作为父亲他如何伟大(当然也很伟大),更多的是看到一个普通人在身处绝境时的拼命挣扎,以命相搏的无奈和悲壮。
最后许三观老了,孩子也都结婚生子了,他还想去卖血,不是为了钱,是为了自己想吃猪肝(往常买过血都要吃盘猪肝补补),医院却不收他的血,因为他太老了,血也不新鲜了。他哭了,因为他害怕,怕以后生活再遇到困难,他没办法靠卖血渡过了。看到这里,我又想到了当下一些父母,在孩子都能独立生活,不需要他们付出的时候,依旧会想办法赚钱,他们也是想着以后哪天还能帮一帮孩子。
摘录
“是不是没有卖过血的人身子骨都不结实?” “是啊,”四叔说,“你听到刚才桂花她妈说的话了吗?在这地方没有卖过血的男人都娶不到女人……”
这苦日子什么时候才能过完?小崽子苦得都忘记什么是甜,吃了甜都想不起来这就是糖。
一乐看到了胜利饭店明亮的灯光,他小心翼翼地问许三观: “爹,你是不是要带我去吃面条?” 许三观不再骂一乐了,他突然温和地说道: “是的。”
“我来了” (许三观给许玉兰送饭,只是三个字,为之动容)
他一直坐在那里,心里想着根龙,还有阿方,想着他们两个人第一次带他去卖血,他们教他卖血前要喝水,卖血后要吃一盘炒猪肝,喝二两黄酒……想到最后,许三观坐在那里哭了起来。
他要去的地方是上海,其中林浦、百里、松林、黄店、七里堡、长宁是县城,他要在这六个地方上岸卖血,他要一路卖着血去上海。
“许玉兰,我老了,我以后不能再卖血了,我的血没人要了,以后家里遇上灾祸怎么办……” 许玉兰说:“许三观,我们现在不用卖血了,现在家里不缺钱,以后家里也不会缺钱的。你卖什么血”